2017年5月10日 星期三

生活世界/ 柯志明教授

生活世界

柯志明
20170509 講於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「生態人文學家咖啡館」


        1.「生活世界」(Lebenswelt; lifeworld)是當代德國哲學家Edmund Husserl (1859-1938)在其晚年著作《歐洲科學的危機與先驗現象學》(The Crisis of European Sciences and Transcendental Phenomenology, 1936)中明確提出且長篇闡述的一個重要概念,指作為現代科學所研究之「客觀世界」之基礎的前科學、原初、給定的人生活於其間的世界。這個概念是特別針對現代自然科學提出的,其實也可以說是針對現代自然科學霸權提出的。
        Husserl而言,現代科學以特定的研究方法將世界納進一種「特定的」(即普遍數學的、物質的)框架中而呈現出特定的面貌,並宣稱能納入於其間的存在才是真實、客觀、有認知意義,這使得一切無法納入其研究方法、解釋模式與認識框架的哲學、文學、史學、藝術、宗教等等人文活動都失去「意義」。因此,整個人文社會及其種種人文活動都陷入巨大的危機,失去意義的基礎。
      但人文沒有意義嗎?宗教沒有意義嗎?哲學、文學、史學、藝術等等這一切人文活動都沒有意義嗎?換言之,自然科學可以解釋一切嗎?自然科學能解釋人以及一切的人文現象嗎?甚至我們更要質疑,自然科學真地能徹底解釋自然或宇宙以它的意義嗎?還有,自然科學能解釋作為一種「人文活動」的自然科學自身嗎?其實,自然科學對人的認識與理解十分有限,甚至嚴重不足與扭曲,這也就是Husserl認為當代歐洲的種種問題(如戰爭)正是現代科學形成之「特定」世界觀所造成的危機。
       本文不在介紹Husserl的思想,而在簡要地演繹他的「生活世界」這個概念的內涵,使之延伸至超越界並呈現其陰暗面。我同意Husserl,生活世界是原初的、根本的、無限的,但我也要強調,生活世界同時也是受損、沉淪與悲慘的;還有,生活世界不但與人有關,更與超越、無限之位格有關,唯其如此,它才滿富意義。